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寶慶路二十三巷十五號

這麼個送葬隊伍,嗩吶、椰胡、小鈸、堂鼓的,節奏散亂,走音走調,加上女人伊伊唔唔的哭聲,惹得蠅蟲也要煩躁起來。這些人,又拜、又叩、上香、上飯、免不了也要兩個出家人頌經、安魂。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 # 15, Lane 23, Baoqing Road

She was standing behind a longan tree in the distance, hiding out of sight, her heart more than broken. Eyes wide open, she stared desolately at the coffin as it was being lowered into the ground.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敬告讀者】有關「拜訪壞人」的序言

動人的、難得的,更是值得感激的。
強烈推薦讀者能細讀張平「回歸現實」裡所透露出的訊息而給自己更寶貴的收獲。

另外,一個多月前在台的一個小活動,大學網做了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閱讀下去:


顏敏如《拜訪壞人》座談,探討媒體與台灣社會
黃馨蒂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顏敏如女士於2009年10月16日下午以校友身分返回文藻校園,與師生暢談新書《拜訪壞人:一個文學人的時事傳說》,文藻公關室並邀請台視主播林裕展校友擔任會場主持。新書座談透過以阿事件突顯傳播媒體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延伸討論台灣媒體與社會面臨的困境。

書名《拜訪壞人》所指為以色列,反諷媒體箝制思維。面對國際媒體的偏頗與政治操作,顏敏如對以巴糾紛秉持懷疑精神,拒絕成為媒體跟隨者,親自探訪以色列和阿富汗,觀察衝突國家的社會現象,挖掘背後複雜的人性衝突與國家利益糾紛。對國際情勢觀察入微的顏敏如表示,「若只以道德高度批判國際事態,就會落入陷阱。許多事需要從文化角度著手,繞到事件的背後尋找答案」。

問起創作動機,顏敏如透露以巴問題的複雜性吸引她的好奇心,而以文學手法書寫時事則企圖激起國人關心國際情勢。不過,《拜訪壞人》並非傳達主觀意識的報導文學,反之,是一部以新聞為題材的純文學,透過不同的人物角色提供給讀者不同的視角。顏敏如長居瑞士卻心繫台灣,掌握國際脈動除了讓她對祖國有透澈的洞見,更感慨台灣媒體對國際情勢的忽略。與談人林裕展也透露身為新聞製作人的辛酸,低收視率永遠顯示國人對國際事務的漠然,國際新聞也因而成了商業利益的犧牲。

面對偏向消遣娛樂性質的台灣社會,顏敏如強調關心國際情勢的重要,「台灣的生活與國際息息相關,許多國際事務政府沒有交代,沒有概念的民眾很容易被蒙騙」。至於如何培養同學對國際事務的興趣,林裕展勉勵同學「要強迫自己,可以收看入門節目如文茜世界周報,看社論,學會分析比較,看不懂不要放棄,把問題點找出來,去尋找答案」。顏敏如也呼籲「少逛街,學會與自己獨處,對事情提出質疑,花時間和心思專注在事情上面」,並且提倡「立足世界,放眼台灣」的觀念,鼓勵同學開闊視野,並學會以不同觀點審視台灣,期許學生走出台灣,為台灣發聲。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回歸現實——《拜訪壞人》序

毫無疑問,當我們談論「歷史」的時候,我們所談論的並不只是發生的事件,我們所談論的是人們對這些事件的關注、記憶和敍述。因此,「創造歷史」和「撰寫歷史」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創造歷史」之所以容易,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為「撰寫歷史」不那麼困難。回歸現實——《拜訪壞人》序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莫斯科的流鶯

性服務行業禁不住,反而出現合法化的要求。支援者曾持大幅標語上街遊行。國會裏也有議員倡議合法化,以保健康和控制愛滋病泛濫。俄國的流鶯現在已經飛到了全球,據說亞洲各地更是重點區之一。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金融風暴下的代罪羔羊

喀爾文主義是喀爾文一生中許多主張的統稱,在不同的討論裡有不同的意義。根據現代的神學論述習慣,喀爾文主義是指「救贖預定論」與「救恩獨作說」,認為,無論多麼位高權重,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喀爾文主義者支持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其一般教徒更重視經濟、民主制度和公眾教育,但多數人專政的情况也更嚴重。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健康最重要?

當人生的價值是以完整、完美、光鮮詳和、悠遊自在的外表做為最高標準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生而殘缺的人?如何看待有重病在身的人?也就是,人們應當如何看待「缺少人生中最重要價值」的那些人?難道生病的、殘缺的、年邁的就註定要受到貶抑與推離?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敬告讀者】2009前,過往主題列表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2009-07-15
「中國統治世界 台灣怎麼辦」是個聳動的題目。中國不可能統治世界,這事James自己也清楚,所以在前提不存在的情況下,台灣不需要有該怎麼辦的思索。反倒是要想想,一個把總統當成內政部長使用的台灣,怎麼可能有自己的謝淑麗與Martin Jacques?
德語文章在瑞士刊出   2009-01-28
新蘇黎世報 (NZZ, Neue Zürche Zeitung)在瑞士德語區是一家有著230年歷史的重量級菁英報。去年夏末編輯就已通知要刊出我所寫有關文革的長文,然而限於篇幅,文章必須刪掉五分之一。當時我忙於別的計劃,又曾一度返台,接著是報社編輯本身的工作纏身,文章改短的工作也就耽誤了。經過我自己縮減,編輯把後註刪除,並將題目換成「最紅的太陽」(Die roteste aller Sonnen)之後,這篇文字終於在2009年1月24日見報。
零八憲章   2009-01-08
收到「零八憲章」時,大概是公佈的兩天後吧。而劉曉波再次被捕的消息,則在事件發生後幾小時就傳到我這兒來了。現在配合James寫有關劉曉波,就把憲章付在他的文章之後,提供給朋友們參考。

這憲章的前半內容似乎是解釋名詞,給人讀公民課本的感覺,「主張」部份的第18條提到「聯邦共和」,這或許就是中共當局最無法容忍的部份。正如James在文章中所提,中國內部近來的確是有些令當局不喜歡的「雜音」。幾個月前就有個北京的年輕法學博士對我表示,對他而言,「聯邦」可以是個選項。

另外,也附上由「中文獨立筆會」獄中作家委員會協調人張裕先生所翻譯的,捷克共和國前總統哈威爾,以及Joanne Leedom-Ackermann女士(美國作家兼記者,美國筆會理事,國際筆會副會長、前秘書長、獄中作家委員會前主席)對於憲章的看法與支持。
金融人禍   2008-12-02
真是湊巧。我有關伊斯蘭銀行業的文字刊出後,才知道原來James也對這波金融人禍從另一個面向切入談論了。現在就一起把這兩篇放在網上,提供讀者不同的資訊。James提到中國「保八」,我的了解是「保九」,一國的成長率差百分之一就很驚人,更何況是中國的規模!這百分之一的差別就留給經濟學家去操心吧。
喜歡介紹不一樣的觀點   2008-08-28
如果國際上認為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院,把高加索山區看成是俄國的後院應該也不為過。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在這個地球山上,美俄兩隻老虎不會輕易讓對方佔上風,更何況有其他小動物積極地想要躲在他們的保護傘底下。
喬治亞總統Saakashvili未被接受為北約成員之前就想解決北部South Ossetia,以及西部Abkhazia鬧了18年獨立的問題,卻沒料到俄國利用這個大好機會向西方展示由石油及天然氣收入所鍛鍊起來的臂膀,而讓自己緊張得邊聽電話,邊無意識地抓起紅領帶猛咬!
其他的不談,就以近幾個月的情勢發展來看,俄國大可高聲問:如果西方支持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獨立,俄國為什麼不能支持喬治亞的阿布哈玆和南奧塞地亞的獨立呢?國際糾紛和孩子搶玩具之間,沒什麼距離。
如果「人權觀察」所說的,雙方都使用集束彈屬實,也就是以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打二十世紀遺留下來的地緣戰爭,直接受害的又是誰呢?
中老年新聞工作者,現任職台灣蘋果日報   2008-05-23
標題上的這幾個字是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的自我介紹。是他的隨意發揮,我的要求當然更多,只是,我能不依嗎?

在網上找不到其他的訊息,不知道是我不懂得搜尋,還是這人喜歡把自己藏起來。就讓他藏去。

按照他的吩咐,我會陸續自選他的文章放入這網站。James那麼節省地說自己,卻讓我不得不富有起來。一旦我富有了,讀者們也就窮不了了,不是嗎?
美文共賞   2008-03-31
能寫一手好散文的人總是令人羡慕。羡慕的不僅是那善於遣辭辭派字的情,更是能在庸碌中排除污染、不許美麗消逝的心。曾任高雄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主編王廷俊先生的美文,朋友們應該找不到不讀的理由。
一小段少有人知的台灣歷史   2008-02-13
土耳其文友高麗娟出了新書「從覺民到覺醒 -- 開花的猶大」
博客來網站),
其中敘述她近三十年前受到國民黨「感召」而臥底當時黨外活動的實情,以及長期旅居土耳其之後的心態與視野的轉變過程,非常值得一讀。

看完我對這書所寫的序「我的朋友是特工」之後,對這故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買書來讀。
陌生的愛   2007-12-14
愛仇是基督宗教裡最深層的精華,不容易說得明白。現在有了余虹以新近例子所寫的這篇「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我便自私地以為撿了便宜,不用辛苦地計算該如何把基督「非人」的情操表達清楚。希望讀者能空出時間、騰出心靈,仔細進入余虹的文字,願意受到影響,並讓這影響伴隨一生。
請大家告訴大家   2007-09-08
從開始洽談、簽約、校正到真正上市,恰好整整三個月。曾在台灣新聞報與北美世界日報連載的小說「此時此刻我不在」終於以書本形態和讀者見面。向趙大姐與俄語翻譯家白先生求序,承蒙他們兩位慨允,加上自己的後記,這書就更完整了。

現在就把這三篇前言後語放入網站,對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聯結博客來網址購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0888
我不懶,我忙。   2007-06-17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為什麼這個網站文章更新既不規律,也不夠快。請讀者原諒的是,我的書寫恐怕和其他人大不同;必須先選定題材,匯整資料後(包括閱讀報章、書籍與探訪),還得思考以什麼形態呈現,這些種種都極花時間(有時候也很花錢)。國際消息的報導,還得等報社編輯通知是否採用,而有些編輯是連通知都撥不出時間的。如果應允採用了,又得等出刊的時間,而出刊時間不是我個人可以決定的。由於報社付稿費,所以有優先權,亦即,網上刊出的時間必須遲於平面媒體,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副刊編輯對投稿人的通知工作似乎可有可無,我的文友們都懂得等待副刊編輯通知的過程是怎麼樣的一種「痛」事!

更想讓朋友們知道,成立這個網站的目的是希望,國際間的消息能夠突破台灣平面媒體無法容納較長篇幅報導的自我設限格局(何妨和影視版做一比較?),讓有心人有機會從另一角度探知台灣以外的世界,也因此,期待朋友們把這網站介紹出去。我的想望是,有更多人投入類似的工作,透過廣泛報導,經過將台灣與其他國家地區評比之後,我們會有大格局為台灣做適切的定位,而不是只跟著島內某些政治人物的窄小路線行事。等到台灣更國際化,這網站的小小工作顯得多餘,也就是我可以休息的時候了。
通知讀者   2007-05-10
由於網站本身的問題,曾在「聯絡我們」欄內的留言,並沒直接轉到「最新留言」區,所以錯失了回覆的適當時機。近幾天因請表哥檢查網站,才發現這個問題,是必須向讀者致歉的。雖然遲到了,我仍會按讀者留下的電郵址一一回覆,請見諒。至於加上RSS一事,因為沒人會這個技術,恐怕就沒下文了。
所謂的「民運份子」   2007-02-27
去春在伯林參加國際筆會的年會時,正好有機會和天琪同房。由於她在華盛頓當地的工作,早餐的話題有時就繞著民運份子的現況與心態談談。現在她借著聽哈威爾演講的內容,把這個議題以文章方式做更全面性的剖析。徵得她的同意,把該文放入這網站,但願讀者會喜歡這類的訊息提供。
天琪在文末提到「無權者的權力」一書,和我手邊由「傾向」出版同一本書的譯者不同,其中差異無從比較。若讀者有興趣看看另一版本,請告知,我會和「傾向」負責人貝嶺聯絡。
「瑞士記者眼中的台北」原文   2007-02-09
蘇黎世的世界週刊Weltwoche答應將瑞士記者David Signer報導台北的德語原文放入這個網站。閱讀德語的朋友們現在可以直接看原文。
我的文友們   2007-01-30
一直找不到祖慰先生,這網站缺了他的文章,真是可惜啊!哪位朋友知道他的下落了,煩請通知。
有人想讀白嗣宏先生在「亞洲週刊」的文章,請多等兩分鐘,因為週刊的聯結不知何故,快不了。缺了耐心,就少了知道俄國及其加盟國與世界互動的細節,這損失可真是難以彌補的。
可能有人知道翠容的「中東現場」得了時報好書奬,非常替她高興!單身女子出入衝突地區,絕對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我比她幸運,只是在喀布爾得急病時,半夜被人用車載著在大街小巷亂闖,差點撞上美軍的巡邏裝甲車;翠容比我早去兩年,那時她還得和塔里班捉迷藏哩。去年秋天,蘇黎世的一位文字記者和一位攝影記者在喀布爾南郊沙漠被劫持,雙手反綁,下跪,他們以為子彈就要射穿腦袋時,劫持者突然改變主意,他們才沒命地往大馬路方向飛奔。我也曾在那片沙漠上顛簸過,荒蕪的感覺記憶猶新。我倒是忘了問這兩個男人,以後還去不去。
文章由筆會英譯   2006-11-08
2006年初因出席世華作協在澳門召開的會員代表大會而提出一篇有關正體字被簡化的文章 – 被糟蹋了的文化瑰寶。此文除了收錄於大會文集,也發表於台灣日報及香港亞洲時報,現則由中華民國筆會總編輯高天恩先生延請李文肇博士 (語言學家,目前任教於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英譯,並刊登於筆會季刊「當代台灣文學選譯」2006年秋季號。

我曾將這篇英譯以電郵廣傳瑞士友人,不是得不到回音,就是被告知「沒有興趣,以後也不想知道類似的問題」。

我個人的經驗是,所謂外國友人,多數只想「獵奇」;學漢學的,只想保住學術地位,凡是兩岸有所爭論的議題一律視為中國的家務事,儘可能保持距離以免捲入糾紛。

近年來台灣更被看成是麻煩製造者,讓在亞洲投資的企業主倍感威脅。這是我個人所知的台灣國際地位現況,不全是正確,卻有特定成份的真實。
長篇小說   2006-09-14
有人說長篇小說已是台灣文壇的棄兒。讀者如果和我一樣不願信這個邪,就請看看「此時此刻我不在」(除了楔子之外,仍有九章)。這故事的德文版便是四個月前放入網站的Zurzeit bin ich nicht da。經過兩個日報的連載,現在「母語版」終於可以上網了。
希望人人都知道   2006-08-11
祖慰先生的「廣場」一文雖已不在首頁(在「站內搜尋」鍵入「廣場」即可),非常希望朋友們能夠準備一段較長而安靜的時間自頭至尾仔細閱讀。

「廣場」解釋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之一:為何許多華人除了強詞奪理、扭曲事實以顧全面子之外,沒有能力雙方或多方坐下來談話,篩撿出事情的重點、加以辯證、推論,而找出可能的答案?

但願朋友們能和我一樣,從祖先生特地以人物對話引起閱讀興趣的苦心設計中受益,並儘量將此文介紹給其他人閱\讀。

至於基礎理則學與哲學概論何時能納入我們的基層教育體系,我個人沒有答案。
聯絡的另一方法   2006-07-25
朋友,這個網站前陣子曾遭到不明原因的入侵,現在在新的指令下,似乎得到了控制,只怕新指令也把你的留言擋掉了。如果你的留言收不到我的回覆,請以「聯絡我們」那欄內的電郵址來函。謝謝。
讀者們的福氣   2006-06-05
請白先生寫小傳著實讓我等了一陣子,原以為他不願屈就這小小網站,不好直說,只得拖延。近日硬著頭皮再請先生賜文,方知,先生竟是少有的、不該有的謙遜,讓後生晚輩讚、責不得,令人跺腳!
此網站首頁右下方連結網址裡有白先生的俄羅斯政情分析,直接放入站內的是小品介紹,這些卻都不足以一窺白先生更大氣魄的出版著作。
白先生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國立列寧格勒大學語言文學系。歷任安徽大學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1988年移居莫斯科,先後擔任蘇聯新聞社編審、蘇聯外交大學兼職教授;現任國際工商科學院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客座教授、「亞洲週刊」駐俄羅斯特約記者。已發表作品包括「托爾斯泰戲劇集」、「果戈里戲劇集」、「阿爾布佐夫戲劇集」等18個劇本譯文,雷馬克「三夥伴」等長篇小說譯文,著有一批文藝論文、散文、政治時事論文,主編「外國抒情小說選」12卷、「蘇聯當代文藝叢書」16卷等。
白先生的經歷足以寫成厚厚一大本傳記,他卻自行濃縮成下面寥寥數語。讀者細心,一看便明白,先生早已是臻入「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人生境界了。



白馬過隙

九十年代初,我的一位書法家朋友送給我一幅墨寶,上題“白馬過隙”,真是一語中的。正在走向夕陽的我,正在體驗這四個字的深意。生在中州河南靈寶的我,祖籍開封。東西南北浪迹,多種文化在我心靈中的衝擊,伴隨我的一生。老祖宗的中原文化,無論是渭河流域(抗戰時期人逗留在西安和寶雞),還是洛陽的周公廟(在那絕無人煙的廟?堙A小學時與小夥伴們躺在石碑上渡過不止一個炎熱的夏天),無論是在六朝古都,還是華洋雜處的上海灘,都給我打上了烙印。從上海到北京再到蘇聯留學,完成了中西文化的巡禮。中俄文化就與我這大半輩了結下了不解之緣。

學成歸國,剛剛開始提筆,不久即碰上了十年文革浩劫。七十年代末,開放初起,總算重操舊業,在授課之餘,寫論文、散文、雜文,譯書,編書,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舉辦講座,組織全國性研討會,直到八十年代末,應聘出國工作,浪蕩至今。現在譯事少攬,只是隨意所在,寫點政論和散文而已。

我有一個異國婚姻的家庭,個中甘苦,特別是在政治化的國度?堙A難以盡述。今生有幸,一是我從東方文化走到西方文化,再返回東方文化。內人卻是走了一條相反的路:從西方文化走向東方文化(她學的是印度學)再回歸西方文化。這也許是家庭融合與中西文化相容的道理。 二是有許多知音與朋友,他們鼓勵我們執著地走著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悔此生。

2006/6/5
德文小說   2006-05-17
如果您讀德文或有讀德文的朋友,都歡迎看德文長篇小說「Zurzeit bin ich nicht da」。這是個以愛情為包裝,藉著串聯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1968年世界學潮影響下蘇黎世的一場學生暴動,探討古今中外,年輕人改造社會的熱情心火,雖遭現實境況抵擋澆滅,卻又暗地裡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故事。
您不可錯過的文章   2006-02-25
祖慰先生不但不滿足於自己的新視野、新思潮,更蓄意運用人們最喜愛的「聽故事」手法書寫,將所要傳遞的訊息深嵌在讀者的記憶中。祖先生的企圖是成功的。請千萬不要錯過「赫爾克利斯在想什麽?」。
鄭重推薦   2006-01-30
每回閱讀祖慰先生的文章,總為台灣人叫屈:哪個平面媒體願意以長篇幅收放祖先生與迂腐思想、現代八股背道而行的美文佳作,而讓讀者在閱\畢靜思之際,受惠良多?
「從瑞士出發」將繼續收錄祖慰先生的文字,感謝先生慨允賜稿。
日後文章題目將以星號標示文友的外稿,請朋友們盡情閱讀。

附上祖慰先生的自寫小傳

*** 祖慰,何許人也?

是一個好做白日夢並記下白日夢的人,有人說這就是作家。

在中國大陸確實被冠以過“作家”的頭銜:一級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等等。

後來祖慰飛去了巴黎,成了候鳥。因為禽流感的關係,候鳥成了世界懷疑的傢伙。祖慰亦然,無論到哪裡人們都懷疑他是否攜帶了政治H5N1。是西化了的政治異己份子吧?可能是大陸趁機派出來的間諜吧?更像是要顛覆臺灣獨立的統戰份子?

其實他只認同法國知識界的自我定位:和所有政治保持距離,爭取做好一個良知的守護者。不管他寫什麼,都只用這個度量衡。如此而已。

脾性,或者說德性,喜歡找樂子,愛笑,會說笑話,會唱歌。蹊蹺的是,寫的文章卻常常很枯澀。可能大部分文字流自于邏輯的左腦,長於感性直覺的右腦太小了。半殘?
介紹來自朋友們的資源   2006-01-14
希望閱讀更多國際消息的朋友,請看維也納俞力工的「網墨專集」、莫斯科白嗣宏在「亞洲週刊」的集子(請在週刊首頁右上方搜索處鍵入「白嗣宏」三個字),以及台北陳宗巖的「接觸地球村」網站。
標題旁的日期   2006-01-01
大部份文章題目旁的日期是該文在其他媒體刊出的日期。

中國統治世界 台灣怎麼辦

台灣也在進行有關中國的大辯論,辯的是ECFA、中國學歷、中資來台,但缺少的正是杰克思這樣具有高度深度的標靶,台灣人似乎也可以思考中國朝貢關係和台灣的關聯性,「儒家共產黨」演化的可能,以及中國究竟是文明國家還是由文明國家極力模仿西方而演變成民族國家的典型。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眾聲喧嘩

威廉森強調,他是個一生都在尋找真理的人,這也正是他成為天主教徒的主要原因。針對他受到最嚴厲指責的,否認大屠殺的部份,他的反應是:「由於許多聰穎而有智慧的人和我的認知不同,我願意重讀歷史,只要找到足以反駁我的證據,我會改正,可是這需要時間。」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台灣人在歐洲教授漢語的困境

中國崛起,除了經濟、政治對國際社會的衝擊之外,中國本身成了二十一世紀的顯學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依此態勢,其他國家願意學習漢語的人口究竟有多麼龐大,不是長期居住台灣的人所能了解。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一場「文不對題」的國際會議

這次會議的重點究竟是「反種族歧視」還是「申張人權」?反種族歧視會議是由人權委員會負責籌組召開,內容卻和以「一種族因優越感作祟,以致對其他種族產生敵視、迫害等不平等待遇」做為定義的種族歧視完全無關!對於這個現象,聯合國本身及媒體界都不曾自問與細索。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沒有尾巴的動物

一個2公尺長80公分寬的木頭平檯上,裝有三條60公分長20公分寬的皮帶。檯前的桌子上站著一個鐵製大水桶。審訊者把S牢綁在木檯上,在她嘴裡硬塞入水桶插口,灌入的水立刻從鼻孔流出。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馬英九與槍桿子

自從馬英九執政以來,有關馬總統和國安會與軍方的矛盾傳言始終不斷。許多人認為傳統上軍隊的意識形態傾向國民黨,照理說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和軍方應是水乳交融。但大家常見到的,卻是馬的外圍策士沒事就批判「軍工複合體」,彷彿台灣真的像美國一樣,在軍、工、商和政府部門間存在一個不顧國家利益的集團,只會不計一切利用軍事來中飽私囊。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俄國的櫻桃季節

俄式果醬不同於西式。家庭做法是將果子洗淨以後不榨成漿,而是整個放到煮稀的白糖汁裡,用特制平底銅鍋,架到文火上熬,一直熬到果子透明,糖汁發稠才算成功。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Die roteste aller Sonnen

Mitte des 20. Jahrhunderts ereignete sich in China sozusagen eine Fusion von importierter sowjetischer «Religion» und chinesischer Machtgier, welche sich in den Kaiserhöfen verschiedener Dynastien über Jahrtausende entwickelt hatte.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以色列為何一意孤行?

哈瑪斯可以向有錢的阿拉伯國家有所要求,迦薩必須能夠富足自立,讓年輕人有希望,必須和西岸合作,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兩國並存形態必能實現,因為這早已是以色列、西岸法塔政權、溫和阿拉伯國家,以及國際間的共識。

富人進針孔

特別是華人,有著嚴重的反商情結,有財必不義,「財」必須和「閥」有所聯結,才是「社會正確」;連續劇必須朝「富不過三代」的方向發展,否則影響收視率。人人恨富有者,卻人人想致富;人人鄙視股市的內線交易,卻都想在內線交易裡插上一腳。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有關恐怖主義的種種

伊斯蘭激進份子的目標是要拿回被十字軍、錫安主義者及印度教徒「侵佔」的土地,以建立更甚於奧圖曼的伊斯蘭大帝國。他們的眼中釘是大魔鬼美國(當今的霸權)、中魔鬼英國(舊日的霸權),而小魔鬼以色列則是永遠的敵人,必須停止存在。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劉曉波與權威主義的同路人

劉曉波原本可像許多人一樣選擇與威權妥協,換取地位利祿。但是他卻選擇一再入獄,人生原地踏步,用糟蹋自己才華的方式讓世人理解中國人民並非次等人種。劉曉波的境遇令人同情,但他永不退讓的勇氣令人激賞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