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雙梅會

1935年梅蘭芳大師應邀訪蘇。梅博士在莫斯科表演京劇,轟動當地戲劇界。官方指派斯坦尼出面接待,兩人在藝術上並非同道,倒是已經落魄的梅耶荷德對京劇美學原則理解透徹,因爲兩人都是寫意派,都主張“假定性戲劇”,是戲劇藝術發展的同道。
 
文/白嗣宏

 
二十世紀俄國戲劇藝術經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既有發展,也有血和淚。世紀初到二十年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除了體驗派的斯坦尼體系以外,還有著重表現的瓦赫坦戈夫派、塔伊羅夫派和梅耶荷德派。這些戲劇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劇團和自己的劇場。斯坦尼有莫斯科藝術劇院;瓦赫坦戈夫有莫斯科話劇工作室;塔伊羅夫有室內劇院(卡麥爾劇院);梅耶荷德有梅耶荷德劇團。當年各派爭論的焦點是寫實還是寫意,是表現還是表演。這裏,梅耶荷德代表寫意派,在俄國的戲劇術語中稱之“假定性戲劇”。這一派主張吸收象徵主義美學的精華,充分發揮舞台的的魅力。斯坦尼是寫實派的龍首,得到官方肯定和支持。其他各流派遭到打擊。到了三十年代斯大林清洗異己和知識分子,梅耶荷德劇團遭到滅頂之災(他本人也於1940年遭斯大林下令槍決)。出其意外的是,梅耶荷德竟在中國國劇大師梅蘭芳身上找到了知己。

1935年梅蘭芳大師應邀訪蘇。梅博士在莫斯科表演京劇,轟動當地戲劇界。官方指派斯坦尼出面接待,兩人在藝術上並非同道,倒是已經落魄的梅耶荷德對京劇美學原則理解透徹,因爲兩人都是寫意派,都主張“假定性戲劇”,是戲劇藝術發展的同道。梅耶荷德不僅稱頌梅蘭芳的表演爐火純青、富有詩意,同時認爲京劇藝術自成體系,梅蘭芳已經具備自己的表演體系,可與斯坦尼體系媲美。

京劇表演藝術的寫意、象徵、空靈,正是世界戲劇藝術界公認的最高境界。這次雙梅會給梅蘭芳帶來的藝術承認,更加堅定梅大師對京劇藝術的堅持和拒絕對京劇進行所謂“改革”的信心。

現在莫斯科設有梅耶荷德中心。60多年後,正是這家中心在莫斯科國際戲劇節期間特別邀請梅蘭芳的公子,梅派藝術嫡傳梅葆玖先生講藝和示範表演,再次轟動俄京。梅氏兩代在俄享有如此盛譽,正是東西方戲劇藝術一體和人類審美共通的體現。

這裏順便一提的是,35年梅大師訪俄期間的俄文譯員由當時國民政府駐蘇大使館隨員冒效魯先生擔任。冒先生是清華大學國學教授冒廣生的三公子,是冒辟疆的後人。效魯先生不僅是俄文專家,還是一位詩人。錢鍾書《圍城》裏外交官董鈄川正是以他爲原型。

2005 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