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金融海嘯之外

伊斯蘭銀行業的最大特色在於,銀行是和客戶平分獲利的夥伴關係,以及對伊斯蘭法令的嚴格遵守:放款不收利息,不貸款給武器、煙、酒製造商,而買賣豬肉、欠款過多、開賭場、色情行業、供應飲酒的航空公司與飯店,都是他們拒絕的客戶;此外,也不提供一般概念中的信用卡、債券、期貨及衍生性金融產品。

 
文/顏敏如 Yen Minju

 
有人說,銀行原本就是有資本商業頭腦的人所想出來的吸血產業,要一家銀行倒閉談何容易,二十一世紀未過完十分之一,金融巨人們卻相繼不支傾倒;更難堪的是因為飲下自行調製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Credit Default Swap)鴆酒所致。

金融機構放款雖持有貸款者的債權,卻無法完全避免呆賬的風險。在避險的同時又可以轉手圖利的構想與執行,讓剛結束的G20雖有「必須堵住任何漏洞」的共識,卻對逼至眼下的大蕭條束手無策。有意思的是,唯一能置身這場金融海嘯之外的,恐怕是被國際視為亂源之一的海灣國家,因為他們受惠於伊斯蘭銀行業的「逆向操作」。

過去伊斯蘭銀行業不受穆斯林自己的重視,西方也不曾提起,2006年開始,因油價逐漸高漲,海灣國家不缺流動資金,也不擔心借貸者的償還能力,此外,比過去多出五千億美元的進賬,以及因反恐的國際時尚加深穆斯林對西方的仇視而更加青睞自家的金融法規之後,伊斯蘭銀行界的業務便順勢躍起。

伊斯蘭銀行業的最大特色在於,銀行是和客戶平分獲利的夥伴關係,以及對伊斯蘭法令的嚴格遵守:放款不收利息,不貸款給武器、煙、酒製造商,而買賣豬肉、欠款過多、開賭場、色情行業、供應飲酒的航空公司與飯店,都是他們拒絕的客戶;此外,也不提供一般概念中的信用卡、債券、期貨及衍生性金融產品。

在房地產買賣裡盛行沒有房屋貸款的「出租合約」。銀行買下客戶中意的房子然後租給客戶,客戶每個月給銀行租金、手續費,以及和當時指標利率相同的「補償費」,直到付完為止。另種貸款情況是,銀行以客戶所希望借貸的額度購買某種金屬的同時,也加上國際平均指標利率,客戶一方面把所有權屬於銀行的金屬轉賣給其他人,一方面分期償還貸款。
還有一種伊斯蘭債券,大部份適用於房地產和與土地買賣有關的業務。債券持有者不拿利息,而是擁有房地產值的其中一部份。伊斯蘭債券和傳統債券同樣高價,卻必須遵守更複雜的法律條件,且不能涉及保險、金融衍生商品、具有投機性質的期貨與選擇權,也拒絕一切和豬肉、酒類與賭場等有關的業務,其股票基金大都投資於健康、能源、高科技等較「道德」的行業。
道瓊所發表,契合伊斯蘭法的資產投資組合表現,和一般傳統銀行的不相上下。過去幾年裡,伊斯蘭銀行業務平均年成長15%,三百個伊斯蘭金融機構管理全球一兆多美元的資產。在中東地區,一般銀行轉型為以伊斯蘭法為營運標準的銀行後,股值立刻上漲數倍。

去年在杜拜舉行的研討會有來自利亞德、倫敦、紐約、日內瓦、法蘭克福、貝魯特等地的專家。在政治上劍拔弩張的西方與伊斯蘭,恐怕要透過金融築橋,帶動文化及社會的彼此了解。欣欣向榮的伊斯蘭銀行業正逼迫西方向它正視。其實瑞士聯銀、英國匯豐、美國花旗與德意志銀行也都已推出能相容於伊斯蘭律法的產品,以吸引阿拉伯富豪。英國首相Gordon Brown還是財務大臣時,便希望能透過減稅讓倫敦成為歐洲的伊斯蘭金融中心。約四年前成立的不列顛伊斯蘭銀行是歐洲第一個全然以伊斯蘭律法經營的銀行。德國薩克森邦已有配合古蘭經的貸款業務,以阿拉伯資金支持內政所需。

市場競爭法則全世界皆然,伊斯蘭銀行業必須和傳統銀行一樣,能夠賺錢才能生存。海灣國家的銀行對於在歐洲國家開疆闢土也深具信心,因為單在英國就有二百萬穆斯林,業者不可能眼看著歐洲數百萬穆斯林把錢藏在床墊下而不動心。

由於限制多又要顧及生存,伊斯蘭銀行業者需要更具創造力的思維。貼近市場人員一有新產品的構想,必須立即上呈律法董事會審核。如果構想和律法相抵觸,董事會往往守住律法,放棄利潤。正如在所有領域內的情況,伊斯蘭銀行業界也不免出現批判的聲音,認為營運操作應該包含更多企業風險,而不是過於重視保障。然而,也正因為這種趨保障、避風險的作風,讓行使伊斯蘭法的銀行得以在這波金融海嘯裡倖存。

在伊斯蘭銀行法裡,收受利息是足以下地獄的大罪,傳統銀行與之相較,就成了缺乏倫理的吸血鬼。然而細究伊斯蘭銀行的操作模式,不就是把利息改成「補償費」,或把指標利率加入貸款裡而讓客戶分期償還嗎?而「銀行與客戶是夥伴關係」的說法,是否意味著客戶賺,銀行也賺,客戶虧,銀行也虧呢?果真如此,銀行如何保證經濟永遠一片榮景,自身不致遭殃?而銀行也部份承擔代客紓困的功能,在經濟不景氣時又應該由誰接手?

伊斯蘭銀行業能在這次金融風暴裡全身而退,並不意味,只要世界金融向伊斯蘭銀行業看齊,人類就有了萬無一失的經濟保障。信仰、耐心及依靠高額的流動資金等伊斯蘭企業管理條件,都還不是成功的保證。其中的挑戰就在於如何結合傳統與現代,如何讓西方銀行業的產品能夠符合伊斯蘭的標準,因為伊斯蘭銀行不可能長時間自外於其他金融機構而生存。此外,這波伊斯蘭銀行業的榮景,有著歷史上少見的政治因緣配合,事實上其存亡起落嚴重依賴時局的變化與油價的波動。即便伊斯蘭發展出新標準,要人們接受仍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何配合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有朝一日,伊斯蘭銀行不得不和傳統銀行合作,又必須遵循伊斯蘭律法時,某種形式的貪腐是否會因逼迫而產生?

伊斯蘭銀行是否得以運作全繫於董事會的裁決。阿拉伯世界裡又懂伊斯蘭法,又懂金融事務的人有限。在這一波的伊斯蘭銀行榮景裡,需要數千個能遊刃於這兩種領域的人才。這類「技師兼學者」,目前全世界合格的不到一百人。杜拜國際金融中心的Khalid Yousef提出應該在杜拜成立伊斯蘭管理學院的構想,應該是個好的開始。誰知道呢,或許在傳統銀行與以伊斯蘭律法經營的銀行交會的過程中,會產生更適合人類需求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