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9日 星期二

不是只有伊拉克!

辦公室裡可以收看電視節目原本就不尋常。英國BBC播放伊拉克總統沙坦(Saddam Hussein)對英美聯軍放話鏡頭的同時,辦公人員卻都一臉沉重地背對著熱騰騰的瑩幕畫面,只管聚精會神聆聽主講者的解說,就更令人感到蹊蹺。究竟有什麼比此一戰爭更重大事件,能將大夥的注意力從美伊交戰的爆破現場,拉回到電話、傳真、手機、電腦,人聲、機器聲彼此交雜的辦公室裡?

 
文/顏敏如 Yen Minju

 
辦公室裡可以收看電視節目原本就不尋常。英國BBC播放伊拉克總統沙坦(Saddam Hussein)對英美聯軍放話鏡頭的同時,辦公人員卻都一臉沉重地背對著熱騰騰的瑩幕畫面,只管聚精會神聆聽主講者的解說,就更令人感到蹊蹺。究竟有什麼比此一戰爭更重大事件,能將大夥的注意力從美伊交戰的爆破現場,拉回到電話、傳真、手機、電腦,人聲、機器聲彼此交雜的辦公室裡?

「你們到底是撐過昨天晚上了!」「工作能繼續進行嗎?」「傷亡多不多?下批藥應該兩天內會到達。」原籍黎巴嫩會說阿拉伯話的娜塔剛放下電話,手機便響了起來。年輕女職員拿著卷宗飄了進來,讓娜塔簽名後又旋即飄了出去。幫女上司泡了咖啡的東尼,只一腳踏進辦公室,欠了個身,把杯子擱在桌上,便馬上走人。

這是座落在日內瓦市郊,聯合國大廈區內國際紅十字會的總部。伊拉克特殊任務小組每天兩次的緊急會議正加緊研商,如何支援境內的伙伴,如何修復飲用水源,如何將一批批的藥品與食物運送到伊拉克南部。隨著戰事的發展,工作必須機動調整。娜塔主要是接收在當地工作人員傳回的訊息,以利特殊任務小組做研判。主持會議的貝克不安地顧不得要坐下,張著兩隻大手掌比劃,企圖把自己的意思一次說盡。

國際紅十字總部每天有八百人同時工作,另外約有一萬人是遍佈世界六十九個國家,衝突現場的在地人員。日內瓦總部是整個組織的神經中樞,所有的運籌帷幄就在這棟由舊旅館改建,南面向湖,站立於和平大道上(Avenue de la Paix)的大樓中進行。三十年前,紅十字會只是個二百三十人編制的機構,隨著時代遷移,特別是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局面消失後,世界各地興起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政治或族群衝突。武裝暴力肆虐的結果,大批難民流離失所,疾病與饑荒擴大散佈,紅十字會的工作也因此而與日俱增。原本以日內瓦人為主幹的工作人員,由於衝突廣及世界各地,不同語言與文化成員的需求迅速攀升,十年前紅十字會開始進用不同國家的伙伴。

一八五九年法國與奧地利在義大利北部的Solferino交兵,日內瓦商人杜南(Henri Dunant)目擊四萬士兵臥血疆場的殺戮慘狀,四年後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戰地救助團體,此即國際紅十字會的緣起,其首要職務是「保護士兵」,其他環繞此一前提而衍生的所有支援性工作,均是紅十字的職責範圍。一百四十年後的今天,該會仍保有當初信守的七大主張:人性、自願、獨立、單一,中立、超黨派、全球性。過去紅十字只照顧戰場上的傷患與戰俘,現在則增加了外科手術的醫療工作。戰區水源的重建與保護,以及被戰事蹂躪農田的播種覆耕,也都屬於該會的工作範疇。此外,紅十字會也以一九四九年日內瓦公約內容為指導原則,觀察各國武器發展的情形,以及監督武裝衝突地區的人權現況。某場戰爭是否師出有名,不是紅十字會份內的工作,而是強調,法律如何能做為限定爭戰形態的工具;其關注的重點是,一個國家,如何或在何時動用何種武器,至於生化武器的使用,不論國家或地區,則絕對在禁止之列。

「我們的工作不是要告訴記者,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受傷,而是要照顧傷患,讓家人團圓,探望獄中的戰俘…」走廊另一端的會議室內正進行著緊湊的「新生訓練」。許多被送至衝突地區的年輕工作人員,由於感同身受災區民眾的悲慘與困頓,一旦心生憐憫便容易失去中立的立場,而招來被綁架或被殺害的厄運。「現場」人員的流動率向來不低,生活緊張、工作危險當然是最主要原因。他們雖然不像一般戰士,必須在槍林中去來,在彈雨中謀生,然而工作環境的惡劣,善心的被利用、被欺騙,一方面要平均分配補給品,嚴防被偷被盜,另一方面還要與交戰雙方成功\斡旋,以利人道救助,特別是在暴力市場大本營的非洲及拉丁美洲,更要懂得靈活外交,以杜絕夜半遭遇身首異處的威脅,凡此種種均能輕易耗盡人的精神體力與滿腔赤誠。紅十字會只能問耕耘,無法問收獲的工作,其成功的指標:「工作人員感到被重視、被支持、被陪伴、被正確引導」,都只是人性基本需求上,最謙遜最微小的補足。若是跟南美某一國家的某一游擊隊長,或跟非洲某一國家的某一領導人談話後,而使得人質獲得釋放,甚或消弭一場即將開打的戰役,便可算是紅十字會巨大的成功\。經年累月身處精神緊繃的境況,多少的努力可能只換來一絲絲正面的成果。當許多人自問這件工作究竟意義何在的同時,另些人則因長期與悲苦為伍,心力枯\竭,一旦回到自己所來處,身居文明富庶的社會,卻產生調適不良的問題,而陷入隔絕孤立的窘境。紅十字助人存在、能夠生活、甚至擁有健康,自己的某些成員則往往因長期目睹殘缺,身心失衡,而患上心理或精神疾病。

國際紅十字會總會長凱倫伯格(Jakob Kellenberger)有著滿頭的白髮,以及一臉與苦難者同生死共患難的神情。他強調,美伊軍事衝突,雖是國際重大事件,世人焦點的移轉,很大比例是擁有雄厚資源媒體炒作的結果。全球各地的武裝衝突及平民百姓的生靈塗炭,並不亞於英美聯軍與伊拉克的生死交戰。非洲剛果的連年內亂,導致兩百萬人死於非命,國際媒體卻隻字不提,學者專家的研究也似乎引不起人們的關注。索瑪利亞、安哥拉、象牙海岸、哥倫比亞,巴爾幹半島以及蘇俄加盟國等地的武裝戰鬥,也沒有真正安寧的一天,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無解的紛爭,就更不在話下。「世人應該不要忘記,被資本主義壓榨、被強權踐踏,被恐怖手段摧殘的例子俯拾皆是。面對苦難的,不是只有伊拉克!」凱倫伯格語重心長地說。

*改寫自NZZ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