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3日 星期一

西方有傲慢的本錢

倘若穆斯林仍舊對千年前的十字軍深惡痛絕,為何不像賓拉登那般在深山裡枕戈待旦,卻一有機會便往西方奔跑而不去其他國家移民?比方到台灣?如果伊斯蘭仍抱持Sharia(伊斯蘭法典)不放,非要將千年前的法令在二十一世紀使用,而將通姦的女人以亂石擊斃(和她媾和的男人呢?),無怪乎有著政教分離、法治政體、自由市場等三大特徵的富強國家與其格格不入了。

 
文/顏敏如 Yen Minju

 
2006年2月9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刊出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魏玓的「放下傲慢與偏見」是篇有趣的文章,令人聯想到,車禍時,錯誤必定是大車,在提到被撞的行人應當送醫時,卻沒人動手。民族融合和異族對話是錯綜複雜的技術性問題,與大義凜然或打抱不平沒有直接關聯。

魏文提到「…生活在歐洲的回教徒,大多數的處境也都非常糟糕,受到經常性的、結構性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去年的巴黎暴動與此有關…」此一觀點有待商榷。

歐洲各國對移民的照料不可謂不周全,因事涉人權與正義,不僅各國彼此觀摩比較,各國內部政黨的相互監督,加上左派對資源分配咄咄逼人的態度,任誰也不敢輕忽移民的議題。巴黎近郊Clinchy-sous-bois的有些非洲爸爸們擁有一個以上的妻子,爸爸沒有能力工作時,媽媽們就得靠法國納稅人養活。有些非洲媽媽們願意一個接一個地生小孩,因為可利用每月的兒童補助金過日子。而「應該管管自己的小孩,不要讓他們整個晚上在外面閒逛,早上才回學校睡覺」則是許多法國市井貼切的看法與心聲。

魏文又提及「…我們對於伊斯蘭世界的理解,幾乎都是通過西方媒體而獲得的。…在西方國家與伊斯蘭國家的衝突中,也傾向從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出發進行報導。相反的,伊斯蘭世界的觀點,卻很難被得知。…」此一說法即便屬實,為何專事在冷氣辦公室裡「綜合外電報導」的台灣媒體(更遑論親赴當地採訪)或既消費又批判媒體的個人,不上伊斯蘭網站一探究竟?

一名申請政治庇護的非洲穆斯林對電視記者抱怨:「我有三個太太,卻養不活她們,瑞士是個多麼殘酷的國家!」一名被富有的阿拉伯父親送到比利時留學的女子,與男友發生親密關係的消息被得知之後,遭趕赴比利時的父親殺死,以保持家族的名節,這便是德語媒體所稱的「榮譽謀殺」(Ehrenmord)。巴勒斯坦的同性戀者甘冒沒身份沒工作的危險到以色列寄生,免得在自己家園遭到不幸。阿富汗塔里班下令,除非有近親男人的陪伴女人不得外出,卻對俊美的少年下手雞姦。以上種種與伊斯蘭教義無關,卻是某些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吾人不可視而不見,卻不能是,以改變不合理現象為藉口而將有關地區變成西方強國的霸權競技場。

倘若穆斯林仍舊對千年前的十字軍深惡痛絕,為何不像賓拉登那般在深山裡枕戈待旦,卻一有機會便往西方奔跑而不去其他國家移民?比方到台灣?如果伊斯蘭仍抱持Sharia(伊斯蘭法典)不放,非要將千年前的法令在二十一世紀使用,而將通姦的女人以亂石擊斃(和她媾和的男人呢?),無怪乎有著政教分離、法治政體、自由市場等三大特徵的富強國家與其格格不入了。

西方是傲慢的,卻只能是躲在陰暗處的傲慢,因其傲慢受制於自訂的律法,也就是這種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社會,讓人願意探討、接觸。

巴勒斯坦裔的薩依德當然痛恨以西方觀點對伊斯蘭世界的偏頗報導,然而,也就因為他生活在美國,才能出版著作,控告他生活所繫的西方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