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0日 星期五

●被糟蹋了的文化瑰寶 – 中華文字如何去從?

或許受到中國堀起論的鼓舞,21世紀初始,國際上掀起波濤洶湧的中國熱。除了分析預測中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各方面將帶給世界哪些震撼、疑惑、隱憂之外,由於經濟投資以及希望多加了解這甦醒古老巨人去向的帶動,一股學習漢語、漢字的熱切企圖有如燎原星火,一發不可收拾。然而有多少學習中國大陸簡體漢字的人曾經意識到,他們汲汲所學其實是一堆文字殘骸?又有多少人知曉,大陸上通行這些被肢解後的文字屍體是共產黨御用文人踐踏文化瑰寶的慘澹結果?


 
文/顏敏如 Yen Minju

1955年4月7日人民日報刊出吳玉章一篇「關於漢字簡化問題」的文字。吳文指出「…由於漢字在學習、書寫和記憶方面的艱難… 中小學所占年數比較長,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習文字所需要的時間佔得太多了。而且就在中學和大學畢業以後,很多人仍然要常常讀錯字、寫錯字,講錯字… 漢字教學上的困難直接影響到我國教育的普及和人民文化水準的提高…」

中國歷代有廣大的文盲群眾,識字率能夠提高,自然是國家之福。然而漢字的難寫、難記絕不是文盲眾多的第一原因,而影響到教育普及與文化水準,不必然是漢字教學困難所致。即便是漢字本身的難度應受撻伐,也不應在文字本身下手,該考量的是,如何運用諸多彈性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導學子。不研發適當的教學法而大費周章地對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字進行革命,令人匪夷所思 .... (文章未完)

閱讀全文請點選:DOC檔案PDF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