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俄羅斯人的二戰情結

二戰給俄國人帶來了不可忘懷的傷痛。盡管已經過去了60年,俄國人沒有忘記,反而越來越重視。各種文藝都在不斷回味不斷加深體驗那場戰爭給俄國帶來的正反兩面後果。電影藝術更是一馬當先。


 
文/白嗣宏

 
今年(2005)是二戰結束60周年,對俄國人來說是極其重大的節日。俄國人更多稱作偉大的衛國戰爭。全國上下正在熱火朝天地準備各項慶祝活動。5月9日是俄國的勝利節。今年紅場舉行的慶典重頭戲將是2600名二戰老戰士分乘130輛當年馳騁戰場的卡車通過廣場接受總統的檢閱,一展衛國戰爭時期的俄羅斯雄風。

二戰給俄國人帶來了不可忘懷的傷痛。盡管已經過去了60年,俄國人沒有忘記,反而越來越重視。各種文藝都在不斷回味不斷加深體驗那場戰爭給俄國帶來的正反兩面後果。電影藝術更是一馬當先。

俄國描繪二戰的影片,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風格。衛國戰爭期間和戰後頭幾年,以描寫人民英勇作戰爲主。赫魯曉夫解禁以後,以描寫戰壕的真實和戰時道德沈浮爲主。1958年榮獲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雁南飛》是這個主題的代表作。接著是所謂戰爭史詩片,轉向表現最高統帥部的活動,《勝利》和《解放》是代表作。現在更多的是描繪戰爭給人們命運帶來的後果。爲了紀念勝利60周年,此地推出了一批新影片。其中有些是傳統主題。《44年8月》改編自同名小說,寫的是發現蘇軍後方有一組由蘇奸組成的敵軍偵察隊化裝成蘇軍,不斷將情報發向敵軍,使蘇軍遭受很大損失。儘管動員了大量人員,卻找不到他們,甚至驚動最高統帥。最精彩的場面是雙方面對面進行意志較量,演員的表演極爲出色。《節日》寫德軍進攻蘇聯的那一天,西部一個小村莊正在爲6歲的小姑娘娜斯隹慶祝生日,就在村人沈浸在一片幸福之中時,蘇奸帶著德軍進入村莊。節日就這樣結束了。

一些新題材的出現,引起高級退伍將領的不快。電視劇《懲罰營》寫當年犯各種錯誤的人,包括因對斯大林不滿受到處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岑,派到懲罰營去改正錯誤,這些人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軍訓學員》寫一批少年經過92天的訓練要上前線做低級軍官。這三個月是他們最後的和平日子。有熱戀,有人性,有錯誤,有卑鄙。文獻記錄片《兩個獨裁制度的犧牲品》描寫“戰爭垃圾”蘇軍俘虜,先是德國法西斯集中營的囚犯,返回自己部隊後又成了蘇聯集中營的勞改犯。

60年過去了,俄人還在回味那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