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台南--一種古銅色的奢華

我喝酒與朋友聊心事,漫天遐想這座台灣城的身世,關於殖民、黑水溝、爭戰與妥協、降服的種種,以及眼前城市裡的人與街景,時間篩過,彷若啤酒泡沫的逐漸淡澄,眼底溜過一抹陌生城市的熟悉感,似夢似幻地參與了歷史漂流的所聞所得。

 

文/王廷俊


那一晚,幾個南北相聚的作家、歌手,歪歪斜斜地坐在河景飯店旁的燒烤店喝台啤,眼前的運河平靜無波,不復老一代念念不捨的河邊春夢,清領期安平路北側的運河淤塞,後來日人在南側另闢新運河,仍不免遭流沙所困,稀落的膠筏和舢舨在運河終端的安億橋頭停靠,除了每年定期的龍舟競賽,運河似乎只剩承載歷史刻印的情感流動與私房呢喃,我喝酒與朋友聊心事,漫天遐想這座台灣城的身世,關於殖民、黑水溝、爭戰與妥協、降服的種種,以及眼前城市裡的人與街景,時間篩過,彷若啤酒泡沫的逐漸淡澄,眼底溜過一抹陌生城市的熟悉感,似夢似幻地參與了歷史漂流的所聞所得。

包裹著我大部人生歲月的住居,正是離她不遠的高雄,這截然不同的雙城記,讓我這源自中部有點歷史市鎮出生的孩子,必須將之加以揉混以求心理的互補,我曾不祇一次地在夜魅時分,既不為公事,又不為訪友的獨自一人沿著西濱公路,開車進入台南,那怕是吃碗石精臼香軟不膩的蔡家米糕,或是中正路百年傳奇的度小月、新美街湯鮮爽口的阿源鱔魚,抑或是小北夜市裡清甜味美的蝦仁羹、鴨肉羹,或者是拐到中華路的HOLA去買個可以塞在牆角的小書櫃,總之,穿街走巷,興起這樣的情思,只為在浮華滄海與文化鄉愁中求取平衡。

台南,或應更精確的說--台灣城,榮枯興衰的軌跡,若潮起潮落,歷史編碼也許只是地圖上的一格記錄,它卻在幽微隱暗處串接著城市心靈,滲透並嵌入。台南和高雄一樣有河有港,也不失活力豐潤、奔動不息景狀,由舊市政大樓、今之國家台灣文學館輻射而出的中正路等六條繁忙道路,銀行、精品店、娛樂業、餐飲小吃、咖啡店,與火車站附近的大型百貨公司連成一氣;舊稱博愛路的北門路,是書籍、電腦的專業街;三十八層的良美大廈,銀綠色圓筒式的新穎建築,遠望即見;新市府所在的五期重劃區,則是另一個新興的商業區,綜合商場加上咖啡餐飲,也見市容閃亮,鮮奇出色。台南一方面時髦熱鬧,卻又同時保留著極其傳統的內在,關於失落與保存的文化遺事,歷史發展源頭的赤崁樓周邊,古街坊密布,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開基武廟、開基天后宮等百年舊構,區內金紙店、茶莊、箍桶店、堪輿看命攤、香鋪、雕刻店、繡莊、燈籠店、佛具店……,至今仍運行不輟,民權路、民生路一帶,散落著清代翹尾飛檐或日據歐式陳年建物,全台第一座西式醫館、第一家報社、最古老的氣象站、台灣首廟天壇、長老教會在台的發祥地……;延平街號稱開台第一街,巷弄貫穿南北,呈格子狀分布,數百年來閩式生活癮頭深植血脈經絡,古早味童玩,如織錦花布做成的福袋、皮雕手環、飾品、古早味蜜餞,而跨安平路與延平街前、新近成立的劍獅埕,不僅有民俗藝品、傳統糕點、地方小吃、交趾陶、石刻、鐵鑄劍獅,並有文教機構吟詩彈唱,而效忠街、中興街、安北路巷弄迂迴曲折,何氏古宅、海山館、化善堂、梳妝樓,磚木建築、硓咕石牆處處可見,山牆脊飾豐富多姿,厭勝物、水井,文化魂魄的呼吸,這樣組構的空間--地理、人文、歷史上的台南,像電影畫面轉換時的融鏡,更別說你在櫛比鱗次的鬧區顏色網絡中,視線流轉,一下下便映現那種像全臺首學的深蘊、延平郡王祠的軒宏、五妃廟的低惋、四大石坊的洗練、各方城樓的沉雄,連同億載金城的幽深、德記、東興洋行的滄桑,各種顏色交雜,城市終將成為歷史氣質的必然,於是,許許多多的浪淘人物,在記憶中又鮮明了起來,那個簽訂降約的紅毛將軍、那個滯歸枉死的荷蘭丈夫、那個大義滅親的國姓爺,以及後來銳不可當的施琅……。

台江內海風雲已息,人世塵埃真是不可承受,時移事往,府城,就在悠悠中發散鮮明的翦影,她是最最適宜徘徊的,走走、看看、吃吃,鹿耳門、四草、安平,或是回到市區作一趟深刻的瀏覽,要不,直奔民權路的阿美飯店,叫一味招牌砂鍋鴨;忠義路阿霞飯店的紅蟳米糕也很了得;公園南路的阿憨鹹粥便宜又經典;窩在開山路三巷的祿記包子,道地口味是大頭市長蘇南成在電視屏幕上鼎力推薦的,還有,還有,再發號的肉粽、三好一公道的當歸鴨、友誠、茂雄的蝦仁肉圓、葉水龍的小卷米粉、金得的春捲、富盛號的碗粿、福來的鱔魚意麵、周氏蝦捲、鼎邊趖、棺材板、浮水魚羹,總之,滌喉、彈牙、爽口,南台灣的慵懶、自在、享受,如果你連浪漫也想堆積起來,台南,溫度絕對夠,運河區有嫵媚的河濱公園,入夜燈光處處撩人,就連河岸很平民的燒烤店像我這樣喝台啤,都有很不同的氣味,喝著,喝著,想起四個世紀前,府城最得意的時候,離開這裡,台灣很難找到這麼多古典的時間了。

──2006、1、11台灣時報「台時副刊」